近日,我所代理的一件发明专利无效宣告行政诉讼案件获得一审胜诉,认定说明书公开不充分而全部无效该发明专利。 该案行政阶段我所代...
导读: 在化学领域,当发明宣称实现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时,无效该专利会存在困难。本案提供了一种成功的无效策略。 简介: 根据客...
提升日文专利翻译易读性技巧分享


中国专利代理师  丁铁磊
 
一、引言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中国的涉外专利申请量也逐年增多。根据中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三条的规定,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交的各种文件应当使用中文。因此,国外申请人无论是通过巴黎公约途径还是通过PCT条约途径在中国提出专利申请,都需要将专利申请文件翻译成中文。因此,可以说专利申请文件的翻译和校对是涉外专利申请的基础。
 
二、分享内容简介

在笔者从事的日本申请人通过巴黎公约途径或者通过PCT条约途径在中国提出专利申请的领域中,一旦完成了中文的申请文件,后续的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等流程基本都会以中文的申请文件作为基础。笔者在工作实务中发现,在将日文专利文件翻译成中文的作业中,除了需要将各个专业领域的术语(名词、动词)准确地翻译从而确保准确性之外,灵活使用介词以及连词从而确保中文译文的易读性也很重要。它们都能给后续流程的作业人员带来较大的便利,避免例如被审查员误解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等。在此,笔者与大家分享几个活用介词或者连词从而确保了译文的易读性的例子。
 
三、例子分享

例子1:

日文:鍛伸材を長手方向に垂直な方向に切断し、長さ200mmのサンプルを採取した。

翻译1: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切断锻延材而采集了长度200mm的样品。

翻译2:锻延材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切断而采集了长度200mm的样品。

分析:在翻译1中,为了符合中文主谓宾这样的表达,翻译者将作为宾语的“锻延材(日文:鍛伸材)”移动到了谓语动词“切断”之后。在读者阅读该译文时,会先读到“长度方向”这一词。在不参考上下文的情况下,读者会有至少一瞬间不清楚该“长度方向”指的究竟是哪个构件的长度方向。与此相对地,在翻译2中,读者会先读到作为宾语的“锻延材”,这样会给读者暗示后述的内容将是针对该锻延材进行描述的内容。因此,在读者读到后述的“长度方向”时,思维上会更顺畅地联想到该“长度方向”是“锻延材”的长度方向。

综上,与翻译1相比,翻译2使用了介词“”进一步确保了中文译文的易读性。并且由于在翻译2中“锻延材”、“长度方向”以及“切断”这些词的语序与日文原文相同,因此翻译校对时的操作性也较好。
 
例子2:

日文:取付部材(3)は、弾性軸部(41)を周方向に取り囲む周壁部(31)を有する。

翻译1:安装构件(3)具有在周向上包围弹性轴部(41的周壁部(31)。

翻译2:安装构件(3)具有将弹性轴部(41)在周向上包围的周壁部(31)。

分析:与上述的例子1类似,在翻译1的情况下,由于读者先读到作为主语的“安装构件(3)”,因此在后续读到“周向”一词时可能会先入为主地将“周向”认为是安装构件(3)的周向。与此相对地,翻译2使用了介词“”避免了上述的问题。并且由于在翻译2中“安装构件(3)”、“弹性轴部(41)”、“周向”等词的语序与日文原文相同,因此翻译校对时的操作性也较好。
 
例子3:

日文:フレーム6は、ネジ13によって、基板12とともにモータフレーム2に固定される。

翻译1:框架6利用螺钉13与基板12一同固定于马达架2。

翻译2:框架6利用螺钉13与基板12一同固定于马达架2。

分析:在翻译1的情况下,读者在阅读时首先会读到“框架6利用…”,并且预想到后续内容将会是一个用于框架6的技术手段。接下来,读者会读到“螺钉13与基板12…”。在不参考上下文的前提下,读者可能至少一瞬间将“螺钉13与基板12”误认为是并列关系并将它们一同认定为技术手段。与此相对地,在翻译2的情况下,在作为技术手段的“螺钉13”后加上连词“”,则能够很清楚地表示在该连词“”之后是手段所实现的效果。虽然在翻译1的情况下能够结合后文“与基板12一同固定于马达架2”理清句子结构,但是翻译2更清晰地划分出了技术手段和技术效果,易读性较好。
 
例子4:

日文:前記フィラメントは、前記検出流路内において前記流れ方向に対して略垂直に設けられた折返しピンに引っ掛けられます。

翻译1:所述热丝挂在在所述检测流路内与所述流动方向大致垂直地设置的折回销上。

翻译2:所述热丝挂在于所述检测流路内与所述流动方向大致垂直地设置的折回销上。

分析:在翻译1的情况下,两个介词“在”在句子中重叠出现,经过分析不难发现,它们分别用于“热丝挂折回销上”以及“检测流路内…”这两句话。但是,像这样的在句子中介词重叠出现的情况可能会给读者留下是否是误记(例如电脑的重复输入)的疑问。与此相对地,在翻译2的情况下,采用了与“在”的含义基本一致的“于”来替代两个“在”中的一者,则可以一定程度地避免翻译1的上述问题。翻译1、翻译2的差别虽小,但是工作实务中翻译1被审查员指出误记的情况时有发生。
 
 
四、结语

除了授权阶段,在后续确权和行使权利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因专利申请文件译文的可读性差而需要花费成本应对的情况。因此,在专利申请文件翻译的领域中,除了确保专业术语(名词、动词)翻译的准确性之外,提升专利申请文件译文的可读性也很重要。笔者从连词和介词的角度列举了在工作实务中常见的情况浅析了提升易读性的技巧。但是,上述的例子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情况,作业人员仍需要结合语法、附图、上下文等准确地理解发明人的技术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翻译校对工作。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回到首页
友情链接:北京魏启学律师事务所
Linda Liu & Partners©2008-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1386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61号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